少林武术馆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武馆新闻> 纯白永玉及康熙年间少林寺

纯白永玉及康熙年间少林寺

武术馆  浏览:1868 次  时间:2005-05-11

  海宽自认是少林寺中兴一派之祖,因此定下了一百二十字派,即“觉海永洪,宣授传宗……”不?,这在清代少林寺并未完全实行。只查到一位纯白永玉,1664年以前曾任少林寺住持,应是海宽的法子。

  海宽于康熙五年(1666年)去世。大约在顺治末年(1661年),他的方丈职位已交由纯白永玉执掌。但在少林寺的文字及考古数据中,查不到永玉其人。

  北京市房山县云居寺发现了由北海居士周龙舒(字松庵)撰《重修石经山香树庵碑记》,立于康熙十一年岁次壬子(1672年)桂月望日。据碑文,可以确认这位纯白永玉即是海宽的弟子。他自己署名为“祖庭大少林寺传曹洞正宗第二十九代兼传贤首宗第二十八代香树住持纯白玉”。海宽为少林寺二十八代住持,其支脉为“觉海永洪、宣授传宗……”则纯白永玉属“永”字辈。此外,他既自称为“贤首宗二十八代”,则可推测他曾在通州宝通寺从不夜照灯学华严宗,因照灯有“贤首宗二十七代传人”之称。

  碑文说,永玉俗姓李氏,河南省唐县(今唐河县)人,披剃于少林寺海宽和尚。大约在1661年至1664年间为少林寺住持。康熙三年(1664年)秋,他离开少林寺,参学天下,远涉燕山。再栖涿州南关药王禅院,讲经说法。

  这时,有胡良乡;在涿州西北)延寿寺的含公—亡人邀请永玉归寺营斋。永玉叹曰:“我虽应了您的法席,志慕西方,可是还没找到一处安身之所。”含公表示:“我有——庵。不知可否?”法会结束后,含公陪同永乇策杖西北而行,来到白带山云居寺北邻的香树庵。此庵虽已残破、但风景极佳,松风迢递,涧水湾环,十分清幽。永玉至此,欣然敷座,乐而忘归,说:“吾得此庵,其志足矣!”

  说起这香树庵,却原是唐代梦堂和尚的庄庵,代有兴废。明万历年间,慈圣李太后发帑金从俗家手中赎回,又有官吏黄辉,王肯堂捐俸修茸,请紫?老人达?真可〔1543~1603年)住锡此庵。真可殁后,传至石壁和尚,这石壁偷偷卖掉了寺庄田地五百亩,携金逃匿而去。香树庵从此无主,遂寄归胡良延寿寺管辖。

  永玉至庵修持后,含公募资修造了五间北禅房。康熙四年乙已(1665年)五月二十九日,含公邀请缁素百余人,备礼仪,请永玉人院升堂。这年冬,永玉开讲《楞严经》百天:次年一666年)春,含公又修葺佛殿、僧房、山门、墙垣,辟荒地二十余亩,种果树干余株,自此气象大变。永玉在香树庵,兼传曹洞宗与贤首宗(华严宗),至立碑时“672年)仍健在,其后不知所终、

  这位“少室嫡传、柱石洞宗”的永玉,为什么北卜无名小庵,南离禅宗祖庭,至今仍是一个谜团。考察少林寺史料可知,海宽一系并未在少林寺扎根传嗣,只有福裕及正道两系在弘传。康熙五年,海宽去世,少林寺便进入了群僧无首的状态。

  康熙(1662~1723年在位)一代雄杰,又善文墨。他下江南,幸五台,为寺院题写匾榜多至千余。

  《履园丛话》记述了一个故事,说进士二华亦祥有—次陪康熙到北京西郊香山巡游。帝在某寺内看见一位大德禅师,便叩首,拜佛一般。而那禅师却箕踞自若,并不还礼。华亦祥含怒但未敢发作。顷之,车驾出门。华亦祥便拿?锡杖来痛打这禅师,骂道:“你是什么人,敢受天子拜?”禅师说:“天子不是拜我,是拜佛!”华亦祥便回敬他道:“我不是打你,是打佛!”禅师乃合掌曰:“阿弥陀佛,善知识!”

  康熙巡视?蓟县的北少林寺,却未曾到?嵩山少林寺。但在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他为少林寺写了两方匾额。一方是“少林寺”,原悬挂于天王殿门外,后移于山门之上;另一方是“宝树芳莲”,原高悬于大雄宝殿,清末毁于兵火。

  康熙十二年(1673年),少林寺有整修初祖庵之举。这年春天,北直隶河间府青县居士赵光祖等人,结社往湖北武当山进香,特来拜谒初祖庵。

  明末时,初祖庵即只剩二三僧人,战乱时逃亡,无人居住者数年,至清初,已是一片“荆莽蔽天,藤萝塞户”的残破景象。康熙八年(1669年),才有寿缘及福缘二僧来此发心整理。福缘和尚法名祖善,字青年;寿缘和尚法名祖定,字礼如,二人都是微妙玄通的弟子。康熙十三年时,祖善做了初祖庵的住持。赵光祖等人于十二年冬天送来“脱纱造”(即夹伫像)菩提达摩圣像一尊,绣幡四首,并捐资整修了初祖庵。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河南官员张思明陪侍户部右侍郎鄂尔多祭中岳庙,顺道人少林寺,见寺“久经劫火,法堂草长,宗徒雨散”,便发动一批官员捐俸,于次年修整了白衣大士殿。

  张思明说:“瞿昙之教,岂非补王政之不及,佐吏治之难施者欤!”

  同时,福缘祖善还监修了孔雀明王殿。

  白衣大士殿修葺后,乃有塑像之举。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由“焚修冠带住持”、千佛殿的负责人凈升率领徒子玄奏、玄泰、玄臻,徒孙祖慧、祖云、祖依、祖荣、祖意等人恭塑“送子?音圣像”。他们聘请名匠万相明负责塑像事宜,用了五个月的时间,恭塑完毕。据说这大士像“现雪衣之瑞像,结抱送之妙容。香花珠络,光照大干”。可惜此像今已无存。同时,凈升还在张思明的支持下修缮了慈云庵。凈升亦曾为张公的《告示》刻碑(1688年)。

  千佛殿为什么会有一位“冠带住持”?冠带者,道教徒?或者是位居士?但这位凈升的徒子(“玄”字辈)、徒孙(“祖”字辈)又符合福裕七十字派的“道庆同玄祖”法脉,这样,凈升应属于“同”字辈才对。还有一种可能,即凈升原属少林寺“同”字辈僧人,且已收有弟子,他本人在战乱中一度还俗,成了居士,今又返寺焚修,然已失去僧人的身份了。